【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6月29日至7月2日在長沙舉辦。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提出10周年,令本屆博覽會備受矚目。國際貿易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經貿合作是中非合作的“壓艙石”。過去幾年,雖然面對新冠疫情的肆虐沖擊,但雙方經貿合作和投資依然逆勢上揚,彰顯韌性和活力。后疫情時代,中非經貿合作將煥然一新,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迎來更多合作與發展機遇。
從馬達加斯加到烏干達
(資料圖片)
本屆博覽會上,農業作為中非傳統合作領域展現出更高的技術含量。黑龍江榮霖國際總經理黃礦前段時間剛前往盧旺達考察,此次來博覽會想對接更多機會。“我們計劃在盧旺達做農產品初加工,包括蓖麻辣椒等,然后運回國內精深加工。我們先開始從育種疫苗培訓當地人種植,然后逐漸擴大規模。因為那邊的人工、土地比較便宜,資源比較好,而且一年12個月的天氣都是可以種植的。”黃礦這樣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
同樣參加本屆博覽會的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南省主要的雜交水稻種子出口企業之一,目前公司已成功在非洲20多個國家成功進行雜交水稻品種的試種。據負責人介紹,公司研發的雜交稻品種在非洲多個國家表現出良好的生長和產量優勢。其中在馬達加斯加累計推廣雜交水稻40000公頃,平均稻谷單產是馬達加斯加稻谷平均單產的2倍。《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自2007年開始中國與馬達加斯加開展雜交水稻技術合作。其中,湖南省的20多位農業專家先后走進馬達加斯加,將中國南方的雜交水稻種子,播撒到多個重要的水稻生產區域,幫助當地民眾實現糧食自給的夢想。
博覽會展出的成果僅僅是中非在雜交水稻領域合作的冰山一角。“我從沒有見過這么高產的水稻!”45歲的烏干達農民羅伯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是中國的農業專家手把手教自己水稻種植技術。目前中國幫烏干達農民種植的雜交水稻產量是本地高產品種的3倍,雜交小米的產量,也約為當地常規品種的2到3倍。“我相信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希望有機會去中國學習雜交水稻和其他新的農業技術。”羅伯特這樣表示。
新能源和基建熱情
基礎設施合作也是中非經貿博覽會的重頭戲。在6月29日的中非基礎設施合作論壇上,贊比亞基礎設施、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部長查爾斯·米盧皮表示,贊比亞政府正在投資清潔能源技術,當前贊比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已經合作建立了生產電動汽車價值鏈電池的經濟特區,兩國鈷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70%以上,其中95%以上是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國,因此我們邀請潛在的投資者能夠抓住這一機會,投資生產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相關的配件。
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館公使泰利拉在6月30日的論壇上表示,中國在新能源方面一直具有優勢,非洲大陸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能源,希望未來能夠見證中國企業和非洲企業之間廣泛而富有成效的伙伴關系,改善非洲的電力供應,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并且促進能源安全。
對于新能源基礎設施的渴望,正在激起非洲的新一輪基建熱情,這也讓中國工程機械設備企業看到機會。據參展的中聯重科負責人介紹,由于非洲地區對工程機械設備的價格更加敏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具有較強的價格競爭力,而且質量過硬,售后服務比較健全,適銷對路。因此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湘非聯博國際貿易公司總經理張新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十分看好非洲的投資機會,首先是新能源光伏和汽車,當地太陽能資源很豐富,同時還在關注利用當地資源做農產品的深加工,未來還會關注工程機械板塊。
連續14年排在第一位
“中國的經濟發展跟非洲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尼日爾商業部長阿哈達·阿卡奇在展會期間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非之間有很大的合作潛力,中國連續14年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這給非洲帶來了很大的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激發了非洲人發展經濟的決心。阿卡奇告訴記者:“有中國的石油企業到尼日爾投資開發,項目很艱苦,其他外國企業并不愿意去做,但中國企業更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完成了這個項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藍慶新6月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非貿易取得好成績得益于中非經濟合作關系的良好以及雙邊關系的穩定,這是最根本的壓艙石。非洲經濟增長的勢頭良好,有較強外需,而中國的高質量高性價比產品正好能夠滿足其市場需求。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等創新貿易方式給中非經貿合作創造了發展新機。
藍慶新認為,中國的產品在非洲頗受歡迎,這有助于中國融入全球價值鏈,一定程度上對沖西方等國家對中國“脫鉤斷鏈”的企圖。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非經貿關系將更為緊密。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宋微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由于部分西方國家保護主義抬頭,其對非洲的支持也呈現政治化的傾向,給非洲國家的合作項目提出各種苛刻條件,甚至要求非洲在國際場合中‘選邊站隊’才能得到支持。”
宋微認為,在部分西方國家叫囂對華“脫鉤”的情況下,中非經貿關系扮演著全球經濟穩定器的作用。非洲能夠為中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和資源的來源地,中國則是非洲最真誠的發展合作支持方,持續為非洲提供發展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坦桑尼亞駐華大使凱魯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世界許多國家支持。一些西方國家試圖通過遏制中國的開放和發展來與中國“脫鉤”和“去風險化”,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在過去的10年里,坦中兩國間的貿易增長了200%以上。我們看到了雙邊投資的增加,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被創造出來。我們也看到了非洲的基礎設施的得到發展,感謝中資企業建設了這么多港口、道路。”凱魯基這樣表示。
【環球時報赴長沙特派記者 郭媛丹 涂蕾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來源:環球TIME
在實際法律問題情景中,個案情況都有所差異,為了高效解決您的問題,保障合法權益,建議您直接向專業律師說明情況,解決您的實際問題。 立即在線咨詢 >
法制法律網,中國知名的 法律咨詢網站,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在線 免費法律咨詢服務。
CopyRight@2003-2022 fazhi.net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2016495號-26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39 674 669@qq.com